王中军曾花70万,买了一幅吴冠中的《荷花》,之后,某人看上这幅画,就用500万从王中军那收了。三年后,王中军再次以1000万高价,又把这幅画给买了回来。玩艺术收藏的,总是感叹,东西就那么多,那几幅画,转来转去却越来越贵了,这就是艺术品回流。


30.jpg


其实籽料也是这样,目前来说,籽料回流也很厉害,关注市场的玉友们,可能听过这种例子:一块上海苏州的料子,7万没卖出去,回到新疆本地,23万亏本卖掉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能说明,回流、倒料,一定程度上直接促使籽料价格上涨。那为何会有这种局面呢?


23.jpg


新料不再有。

我们都知道,籽料不可再生,每年,和田玉都会发布禁采令,真的没有那么多新料了。像今年,从4月开始,对和田本地挖玉行为已经开始在管控了,据说将在6月底禁挖。所以新料子越来越少了。


35.jpg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之后禁挖禁采还会越来越频繁,且就算没有禁挖,玉龙喀什河也早就不知道被翻了多少遍了,现在挖出来的那些零零散散的小料子,也大多是普品、甚至垃圾料子,挖不出什么好料来。目前,总闸口上一些所谓的新料,据说大多数也都是回流料。


14.jpg


和田本地也没有新料。

我们经常能从一些所谓“厂家直销”产品中,看到这种广告语:没有中间商,价格更优惠!这话很有道理,但对今天的和田玉来说,却并不适用了。


9.jpg


玉石类藏品,特别是原石,不比其他消耗类商品有个“保鲜期”,很多精明的商家,藏家,不管是新疆的,还是内地大大小小的玉商,都爱屯料。家里有一堆三四年前的料子很常见了,甚至保险柜里锁着十几年前的料子都不稀奇。不难发现,很多来内地回收料子的,都是新疆的阿达西,特别是现在料子越来越少,好不容易见到的好料,阿达西不会轻易放过,回收后要么返回和田,更高价出手,或者等着大老板找上门。这样来来回回的倒腾,也就导致了料子价格轮番上涨。


44.jpg


好料直接“被包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然而事实上是,真正的好料,不会出现在普通人手中。现在为止,“源头的东西更便宜”这一观念,在消费者中还普遍存在,买玉也是,和田巴扎是玉友们的圣地,有机会,便一定要去,为了情怀,也为了淘玉。其实到了巴扎就发现,高端料子虽然有不少,但没有想象中便宜。且很多高位料,被“包了”,被“截胡”,也就是好料一出现,直接被神秘的“大客户”买走,这神秘可能是本地,或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实力的玉商、藏家,在市场沉浮多年,有第一手渠道,有他们在,很多好料是不会在市面上露面的。


31.jpg


我们都知道,收藏籽料,如果不是随便玩玩的话,那尽可能的收藏品质好的料子,唯有品质,才是王道。然而可笑的是,当兴冲冲的跑到新疆,以为这儿能接触到第一手货源,到头来发现,这儿的料子比内地的都贵。如同《荷花》一样,高品质的好料子会被所有人“惦记着”,多得是有人愿意出更高价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