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一种吉祥物,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有一种玉器,连名字都直接坦坦荡荡的展示出这种美好的寓意:如意。


640.webp.jpg


虽然现在大多数玉器都以牌镯挂件为主,但不难发现,在一些拍卖会上,传统的玉如意往往都能拍出非常高的价格,甚至高达两千多万:


640 (1).webp.jpg天价古玉如意 


玉如意,是借鉴最早在战国时期出现的“骚仗”,也就是一种瘙痒的工具,后来将之作为如意的外形,不仅有功能性,还有好的寓意。除此之外,玉如意还参考了执持物的样子,也就是朝官或者仙官手上常捧着的如意,大多依靠在手臂的衣袖上。也有的僧道,以执持如意作为法器,比如部分文殊菩萨就是手持如意的形象。


三十多.webp.jpg

手持如意的文殊菩萨铜像


现在能见到的古玉如意,多为明清所制,尤其是清朝,已至鼎盛。这时候的玉如意,已经弱化了功能性,更多的是作为礼物,特别是在高阶层中非常流行,比如皇帝皇后,就爱赏赐给王公大臣玉如意。玉如意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在当时的皇亲贵族中,广泛传播,是宫廷礼仪、陈设赏玩的必备品。


大飞哥.webp.jpg


乾隆皇帝有一首御诗,这首诗,也被镌刻在一柄玉如意上:“屡有如意咏,兹复思其义……如善得佳朋,如恶非美事。欲(玉)告如意者,致知圣经备”。作此诗时,正是第一部《四库全书》初缮完成之时,全套《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皇帝始终亲自安排,精心策划。这套倾注了他无数心血的丛书,显示了国力昌隆,也体现了帝王本人希望以圣人之言,教化万民的决心。“如意咏”在此背景下完成,充分反映了皇帝对于文教的观点,借如意,来探讨如何能够“如意”:人之性本无善恶,善加教化始如知。至此,如意,不单单只是皇亲贵胄用于把玩送礼的珍品,更是有了超出观赏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对对对.webp.jpg

题有御诗的玉如意


而今天,却再也少见这种形制的如意,曾经风光无限的如意何以再难寻芳踪?

可以看到如意最盛时期的清朝,一般规格为30-50CM长,单单长度就意味着做一柄如意,要耗费一块巨大的玉料。古时候的玉器多以山料为主,且乾隆年间崇尚用玉,玉量开采大。而现在经过了许多年的无限制开采,别说籽料,就是山料,也较难得有那么大块、品质好的。


145.webp.jpg


像一些本就小巧的玉器,如牌、扳指等,从明清时期到现在形制也未大改。但如意的形制,恐再难以做到以前那么大了,而如意的元素被很好的保留下来。如意出现在很多把件、挂件中,并且有灵芝、如意等多种样式,或者是结合其他的意象,比如“鹅+如意:我如意”,“象+如意:吉祥如意”等等。不过是平民玩家的如意,虽无天子胸襟格局,却也有着相同的真挚的祝祷,惟愿如意罢了。


564.webp.jpg


如意的演变中,料子稀缺,大料越来越少,而不得不改变形制,是一部分原因。审美和用玉习惯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人,更加喜欢小巧的玉制品。不仅是如意,可以看见现在许多玉器皿,也越来越小。从前器皿真的能用来喝茶,做摆件插花装饰,而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一手盈握,主要把玩为主的器皿。

 

258.webp.jpg


其实随着时间一直不停的走,总有很多东西必然发生改变。但形制怎么改,一些美好的寓意、内涵却被保留下来。抚此如意,若能令你思绪万千,回味无穷,这便是玉石能够带给人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