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对“玉”情有独钟。玉是山川的精华,加上人文的淬炼,成为“有灵”之物。在古代它不但扮演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重要角色,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为特别的是,玉器被赋予道德成分,“以玉比德”开启了尚玉新时代。


22.jpg


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高度概括玉文化底蕴以及思想内涵。而后荀子言:玉有七德;许慎言:玉有五德。


86.jpg


君子比德于玉,以玉和人的美德相对比,以“温润”二字综合其精义,便有了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喻于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等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古来多少文人雅士佩玉或自勉,或彰显志向,风靡了几千年之久,“玉”与“君子”不相离。


14.jpg


做一个君子,是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和一种信仰。如今提起“君子”,彷佛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上的文化符号,一个古人塑造出来的高尚人格形象,远离生活,其实它早已浸润于日常之中。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之类的箴言,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且践行。


6.jpg


如今,佩玉之人也不在少数。玉质温润,精光内敛,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知强守柔,观之清心,抚之静心,沉浸其中可感受君子之风。玩玉、藏玉,并非附庸风雅,而是对其美好品质的向往,愿心性如玉而心有灵犀。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当配以君子之玉,以玉自勉,以玉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