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ChatGPT的热度在狂飙。去年爆火的“AI画画”,由最开始的拙劣画技,到AI绘制的画作获奖;今天的“AI聊天”由最初一个聊天引擎,到AI撰写的论文通过了抄袭检查器……人工智能,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503.png


纵使这些人工智能们,还存在众多争议,但此依托的数字经济、数字化的技术、服务等,已经在向许多产业进行多方向多层面的渗透。当大家在数字化道路上争向角逐的时候,它是否也能让古老的和田玉,火一把呢?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539.png


去年四月,阿里线上拍卖,上线了一套太和瑞兽,全款十只Q版造型的脊兽,吸引了14万人围观,其中一只麟龙,就有一千四百多人参拍,这便是数字藏品。这几年文化产业受到更多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也趁着尖端科技发展的东风,许多平台都推出了种类繁多的数字藏品,当然也包括和田玉。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550.png


比如北京某和田玉数字艺术馆,在馆内,可以体验和“数字人周穆王”对话,模拟昆仑山挖矿、捡玉、找名家雕刻师学习数字雕刻……从和田玉的源头开始,直到最后成品完成,都可以是自己参与的。

这些数字藏品,购买也很方便,只要有银行卡和身份信息就行。有了区块链技术,每一块数字和田玉,都有独立的身份信息、不可更改的唯一编码,以确保下一次交易的可信性和不可为造性——这简直和真的一样,不,和田玉有染色有伪造,但数字玉石,拥有真正的唯一性。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619.png


不过,这种数字藏品并非完美,风险依旧有。介于科技衍生产品与文创艺术产品之间,它模糊的界限,导致它涉及有许多不同的属性。很显然,这是新兴产业,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监管机制,如果发生争议,大概率会被不同的部门当皮球踢来踢去,二次交易中也存在着欺诈、法律风险……再者,它未必能迅速被这些老玩家们所接受,有些人会说,这不过就是一个建模,一张图,一些虚拟场景罢了,拔掉设备电源,就什么都没了,我想要的东西,是能拿在手上把玩的,不是这能看不能碰的玩意,皇帝的新衣,要来何用!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708.png


当然,各说各有理,庄周做梦,梦到连自己都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现实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法达到无为大道,自然也很难将这虚拟的东西完全当做实物来看待。就目前来说,虚拟数字藏品,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获得更多的体验感,也能迅速汲取相关知识。比如上面说的,在和田玉数字馆中,体验从挖玉到雕玉,每一个过程都自己参与。现实中要完成这条龙的话,应该也有一些老玉友亲身体验过,各种跋山涉水辛苦不必说,时间线也拉的相当长。而在数字艺术馆,有AR,VR等技术,它变得很轻松。也就是说数字藏品,除了不能碰,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常说玉雕是做减法的艺术,实物藏品是不可逆的,在虚拟世界中,连这点也被彻底被颠覆了,各种各样的玩法,让和田玉不再是一块捧在手里小心翼翼怕磕坏了的宝贝,而是可以二度开发,有属于自己的场景、声音、故事的东西,为文博产业也能注入新的生命力……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728.png


除去数字和田玉这种,数字经济,也许早就进入到了和田玉产业当中来了。比如和田玉的线上销售,各种直播平台,其实就是和田玉交易市场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以往,买玉可能要跑很多地方,各种集散市场,各大小工作室,现在通过手机就能挑料,送加工等等,也缓解了疫情时代很多人的就业难问题。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742.png


同样,这门道问题也很多,比如说,在互联网上销售的和田玉,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动辄上万的玉石,普通人不敢轻易没见过实物就在网上下单。和田玉的品鉴本身就需要一些门槛的,透过屏幕,更难以辨别真伪品相问题。别说人家数字艺术品没有监管机制,和田玉实体经济,专业的化监管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数字经济与和田玉市场的相性、磨合,实在任重道远。


微信截图_20230218103756.png


任何新的事物和技术,都需要时间检验和发展,二十大上,总书记说的关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一段话,依旧让我们有积极看待和为之期待的理由: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