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弥勒佛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500多年前,在古印度这个神奇的地方,诞生了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人,他出生高贵,是位王子。

 

王子用不着和平民百姓一样为一日三餐发愁,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位王子用腾出来的时间来思考人生。

 

经过长时间的苦思,终于有一天,他在一棵菩提树下忽然开悟,参透了大智慧。他就从王子进化成了释迦牟尼佛,他的思想体系就是佛家思想,接受佛的教化就是佛教。佛是无私和伟大的,因为他愿意用自己悟到的真谛,来造福众生。



415.jpg

 


佛是佛陀的简称,本意是悟透了世间道理的人,如果把佛当作神明来看待,那就误解了佛陀的本意,佛并不是神,而是觉悟了的、拥有了无上智慧的人。

 

知道了佛的本意,那么就可以推测,只要悟透了世间道理的人都可以称为佛,而不是特指释迦牟尼。

 

在佛教的话语体系中,人间叫作娑婆世界,释迦摩尼佛就身在娑婆世界中,而在娑婆世界之外还有两个平行世界,分别叫作东方净琉璃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这两个世界对应着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从时间上看,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一位过去佛,叫作燃灯古佛;在释迦牟尼佛之后,有一位未来佛,叫作弥勒佛。

 

佛下面还有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缩写,是梵文的音译。菩提就是觉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菩萨就是觉有情的意思。佛教把一切生物称为众生,而有情的众生可以理解为动物,动物中智慧最高的就是人,所以,觉有情,就是觉悟的人。

 

当然,菩萨的觉悟没有佛来得透彻和深刻。在大乘佛教中,佛陀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需要同时满足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这三个条件。



38.jpg

 


佛陀达到了全知全觉的境地,而菩萨只有自觉和觉他,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陀。罗汉只是自觉者,修行到自己解脱就结束了,独善其身,缺了觉他和觉行圆满,果位低于佛陀和菩萨,是第三等。这就是佛陀和菩萨、罗汉的区别之处。

 

为什么现在佛寺里会供奉佛和菩萨呢?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感恩和缅怀佛陀、菩萨对众生的教导,以供奉的方式来纪念他们,就像我们为圣人塑像一样;二是见贤思齐,以佛和菩萨普度众生、大慈大悲为榜样。

 

这些就不展开说了。我们继续来说弥勒佛。

 

弥勒也是梵文的音译,真实的意思是慈氏,根据经书的记载,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比佛祖早入灭,僧侣死亡叫作入灭,弥勒入灭后住在兜率天中。

 

弥勒常常被称作弥勒菩萨,只是因为他还没有觉行圆满。释迦牟尼佛曾预言,弥勒菩萨下一次来到娑婆世界就会成为佛,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因为弥勒被认为是未来佛的缘故,所以又称为弥勒佛。



39.jpg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是弥勒佛的信徒。他组织了“一时上升会”,希望这个会的成员都能往生兜率净土。

 

他本人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云:“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

 

他在晚年的言志诗中也说:“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说吾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351.jpg

 

 

二、弥勒佛的形象

 

弥勒佛在人间的化身,是布袋和尚。他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形象:袒胸露腹、大腹便便、笑容可掬。弥勒菩萨的本像,和观世音菩萨一样,非常庄严。布袋和尚只是弥勒菩萨在人间的转世化身。

 

布袋和尚的形象大致诞生于五代和宋朝初年的江浙一带。根据民间传说,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jì)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偈颂是指僧侣所写的蕴含佛法的诗。

 

契此和尚因为这首偈颂,被中国地方僧人认定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象,常被中国人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



413.jpg

 


北宋时期,布袋和尚早已圆寂,宋哲宗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后来岳林寺供奉弥勒佛像,就以布袋和尚的形象为原型。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五代、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造像中,就有一尊弥勒尊像,所雕的弥勒尊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僧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手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

 

这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弥勒佛形象。



421.jpg

 


三、弥勒佛玉牌的寓意

 

很多寺庙的弥勒佛殿都有这样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菩萨像展示给人的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见到弥勒菩萨乐呵呵的形象后,都会心生欢喜。

 

弥勒菩萨的寓意:



416.jpg

 


1、慈悲

 

慈悲精神是所有诸佛菩萨都具有的情怀。慈悲的含义为: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在诸佛菩萨中,弥勒菩萨就是经常以慈悲之心来待人的典范。据弥勒菩萨故事中所载,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平日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化缘,不论别人给什么他都不介意。

 

经常有小孩子见到他背着布袋乐呵呵的样子,便故意斗他取乐。有的人还往他布袋中投入石块或者小鱼等不符合出家人所应收的东西时,他也丝毫不生气,还喜笑颜开地将孩子们给他的物品收下。因此,弥勒佛的形象,经常和童子在一起。

 

即使一些大人对他戏弄,他也仍然不改笑容。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悲悯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欢乐。这就是弥勒菩萨慈悲心的显现。



423.jpg

 


2、乐观豁达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句话便是对弥勒佛最好的诠释。它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世间万物芸芸众生,人间情仇悲欢离合,荣华富贵贫穷贵贱,地位官阶灯红酒绿……都付之一笑。

 

笑口常开也是弥勒佛的寓意,弥勒佛有着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任何事情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佩戴弥勒佛时,也能够潜移默化被弥勒佛的随时笑口常开的态度所影响。

 

3、宽容

 

大肚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烦恼,耐得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忍为高,和为贵。弥勒佛更是以宽容大度而闻名。



425.jpg

 


4、福气

 

福气安康,福气连连,代代有福,福寿无疆等等都是弥勒佛的寓意。因为“佛”谐音“福”,所以佩戴弥勒佛就是将福带在身上。

 

5、平安

 

弥勒佛还有着辟邪辟凶、保平安的寓意,弥勒佛的正气很强,佩戴弥勒佛有佛光保护,能够保护自己的平安,让其他邪祟无法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