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爱浓艳皮色的料子,比如枣红皮,最好铺满大半个料子表面;有人喜欢素净的白籽,就算有皮,也是一层淡淡的洒金就够了。关于籽料该不该有皮,讨论也一直不曾停止:“素颜”论者认为,好皮没好肉,不带皮的料子,品质才够硬;而皮色爱好者认为,那些都是有的没的,市场价值才决定一切,如今带皮的就是更值钱……


26.jpg


的确,论价值来说,皮色料确实更吃香一点,但抛开标价,单论和田玉来说,带皮到底好不好,还真不绝对。一般来说,籽料是和田玉演化过程中最后一环,河流上游的籽料,大部分都是不带皮的,但这些料子中,也混杂着大量的生料嫩料,再往中下游看,带皮的籽料多了起来,到最下游,很多籽料都是带重皮色,或者沁料,而这其中却不乏肉质细密的料子。所以,若是咬定不带皮=品质好,这肯定是要吃药的。


23.jpg


因为不能简单的从带不带皮去判定籽料的品质,先说光白籽,现在很多说法是“好玉不长皮”,但光白籽中,嫩料生料不少。因为很多光白籽,处于山流水和籽料之间,也就是刚从山流水转变至籽料,“根基”还未牢靠,还不够“老气”,质地来说,品质虽然细,却很多都显水透。那些足够老气的料子,也不是都带皮色,其中少部分,经过了万年磨砺,还能质地纯净细腻百毒不侵不带皮色的,这种料子着实是极品,但终究只是少数,而且这种极品光白籽,大多数都是小料,块头大,玉质老气而温润的光白籽更难见到。


68.jpg


而关于以前玩和田玉不留皮,比如古玉不留皮,其实更多是基于文化层面而并非玉石的物理价值。古人崇尚“首德次符”的玉文化价值观,认为欣赏理解“玉格”,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人格”才是玩玉的真正内核,所以那时候的玉器大多不留皮,就算是玉质非常好的羊脂,都得将皮色去掉。


73.jpg


再来说皮色料,都说籽料带皮,价值翻倍。这也是得有前提的,皮色料得想涨身价,首先还是得看它的肉质,细度,油润性得好,料子本身干净,不能太多瑕疵,肉眼可见的黑点白点,僵裂,都会给它打折扣,加上白度若是到位不太偏色,也就是说料子的品质还是基础,离了肉质谈皮色,再好看都白搭;接着才是皮色本身,不管是艳皮还是薄皮,皮色得干净、色正,最好是聚皮,皮肉分明的那种,目前枣红、黄皮、洒金都是热门种类,当然,秋梨皮,黑皮价也不低。


32.jpg


所以决定籽料价值,主要还是看玉质,皮色料的价值则综合了肉和皮二者。的确在当今的市场,皮色料的大火使得皮色造假横行,鉴玉难度一天比一天更甚,以至于神仙难断。不少人返璞归真,干脆选择光白籽或者薄皮料。


24.jpg


不过,不管是光白籽还是皮色料,玩什么玉还是得基于自身的兴趣。希望玉友们,买光白籽不是因为皮色料造假多、价格贵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它,而是出自内心的热爱;真的喜欢皮色料,也不要因为水深就轻易放弃。因为任何一种玉,都有它的价值,值得去钻研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