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价格从几百几千到上万,价格差价大得像坐过山车。

其实用极端简单的矿物学归纳来讲,玉=透闪石-阳起石+其他微量矿物质。

不少人要纳闷儿了,同样的成分,玉质和差价怎么就那么大呢?玉质有没有衡量条件呢?还真不是简单看白度、打个光。

今天就来简单粗暴地解读一下决定玉质的

985-app水印.jpg


1.细腻度

回想一下我们都吃过的年糕,那是糯米磨粉,粘合蒸熟的产物。这个过程中糯米粉磨得越细,年糕口感越好。同样的,组成玉的矿物颗粒越小越紧密,玉质就越好。

这种内在的细腻在感官上表现为有糯性、内部光感强、上手滑腻。


app-1348.jpg


2.  交织度

你可以把玉想象成一块布料,横竖排列的线越密越紧,织出来的布越坚韧扎实。

交织度就是衡量白玉里面的晶体相互缠绕交织的指标,即业内人所说的结构。

那打光看不到结构的就是好玉吗?这是不对的,很多青海料打侧光也看不到结构,这其实是交织发育不全的结果,玉反而发软发脆。俄料一般结构较大,说明交织的还不够。而在打侧光的条件下能见到细密且均匀的结构,说明交织充分、紧密,这样的才是较好的料子。


107.jpg


3.纯净度

纯净度简单来说就是看玉干不干净,但干净指的是大体上而不是扣所有细枝末节。因为玉石本就是天然形成的矿物组成物,有瑕疵很正常,完美无瑕什么都没有的玉反而容易遇假。

一般玉石的瑕疵有棉、僵花、玉花、沁色、水线等指标,瑕疵越多,纯净度越差,但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13.jpg


4.密度

密度,学术上指的是晶胞中所包含的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然而这实在太过抽象,我们如何具体地去理解呢?想象一下绿植的叶片,植物细胞内的水分越充足,叶片看着就越挺立有光泽,反之则显得干枯暗淡。

玉的致密度在感官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光泽感,如果是玉料的话还可以直接看切口锯片。

但这个也受到打磨方式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对于成品玉,可以拿几块玉对着布用力摩擦,光泽变强越明显,显得油亮,致密度越好。


48.jpg


总结一下:

我们常听的玉性好、油润细腻、光感好都是由以上四种要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有些指标差之毫厘,价格也会差很多,多看多比较,才能有更准确的定性。

大家在挑选玉的过程中也应该综合评价,多方面着眼,如果只是单单追求一方面(比如纯净度),往往会得不偿失。